罗拉@2009-03-30:
祝老师,1.这个问题是上次“如何检验男女两组回归系数之间的差别?”的延续,性别是调节变量,影响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方向,生成性别和其他两个变量的交互项进行统计解释率为21%,但是分性别统计时,女生为20%,男生为33%,这时是不是分性别统计更准确呢?
2.自变量为两个分类变量(性别,年级),因变量为二分变量(稳定,不稳定),我现在用RC表统计的,但是如果要考虑性别和年级在因变量上的交互效应该如何做呢?
庄主@2009-04-11:
先叙述一下罗拉的问题1:他/她想检验的模型为
Yi = b0 + b1X1i + b2X2i + b3Zi + b4X1iZi + b5X2iZi (公式1,i = 1 ~ N)
其中Y是因变量、X1和X2是自变量、Z是作为调节变量的性别,用于某一样本(记为N),其回归方程的R平方(记为R21)为0.21。如果将样本N按男女分成两个分样本(N1和N2),分别用以下模型做回归
Yi= b0 + b1X1i + b2X2i (公式2, i = 1 ~ N1)
Yi= b0 + b1X1i + b2X2i (公式3, i = 1 ~ N2)
(注意:性别Z在两个子样本中都是一个常数,即在男性中=1、女性中=0,所以公式2中没有b3Z、b4X1Z和 b5X2Z三项。)其R平方(分别记为R22和R23)分别为0.20和0.33,前者略小于R21、但后者则明显大于R21。
(罗拉及其他网友:如果下次你有疑问,能否将问题按类似的详尽程度叙述出来?这次我完全看懂罗拉的问题、但担心有些读者看不懂,所以详细写出来;但有时我也不大或完全看不懂问题。)
罗拉的结论“分性别统计更准确”涉及几个误解。第一,就R2而言,R22和R23合在一起与R21是等值的,这是因为R21是R22和R23的加权平均数(weighted mean)。本例中R21非常接近女性组的R23而遥遥远离男性组的R22,这应该是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人数而造成的。
注意:上述公式1和公式2+公式3是等值的;但是如果在公式1中拿掉与Z有关的b3-b5三项,即
Yi = b0 + b1X1i + b2X2i (公式4, i = 1 ~ N)
公式4与公式2+公式3是不等值的。公式1是一个含交互项变量的模型。公式2+公式3是公式1的分拆,所以是一组隐含交互项的模型。而公式4只含主影响,R24会小于R21或R22和R23的加权均值。大家不要将公式1与公式4混淆了。
第二、虽然分样本的R22和R23与总样本的R21等值,但是由于分样本的个案数(N1和N2)小于总样本数,所以总样本的回归结果要比两个分样本的结果更精确(即样本大则误差小)。
第三、虽然对两个分样本的b0、b1或b2作比较很直观,但是这种比较并不能告诉我们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别,而总样本(即公式1)中的b4和b5分别直接检验了Z与X1及Z与X2的交互影响(详细参见如何检验男女两组回归系数之间的差别?)。
罗拉的问题2,与问题1的唯一区别是因变量是dummy变量,自然不能用经典的OLS回归而应该用Logistic Regression等工具。但是对两个自变量(其实是一个自变量和一个调节变量)之间的交互影响的检验和展示,与问题1以及本庄有关交互影响的三、五个帖子完全一样,恕不赘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