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4-25

如何检验两个中介变量的效应?

flyingzjt @ 2009-04-21:

经常看贴,收益良好,今天请教一个问题:X影响Y的关系中有两个中介变量A,B,如果A与B相关,那么其中介效应如何确定,其大小可以比较吗?如果有两个自变量X,Z,中介变量仍为A,B,可能的影响为X-A-Y,同时Z-B-Y,且A与B相关,X与Z相关,那么两个中介变量的效应又如何确定,如果上述变量均为潜变量,如何用LISREL与AMOS检验中介效应?多谢多谢!

庄主 @ 2009-04-25:

你的问题叙述出来好像挺复杂,但如果先画个图(见下图b)再来看,就属常见并较简单的模型之一了。(注意,为了与我在“八大矩阵”中用的符号一致,我用γ表示从X和Z出来的影响而用β表示从A和B出来的影响;其它的系数如φ、ψ、ξ等也来自“八大矩阵”。)


image image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我估计你已经知道,中介效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
  1. 在中介变量(A或B)没有起作用之前(如图a),自变量(X或Z)对因变量(Y)有显著的direct effects(直接影响,即βYX或βYZ ≠ 0);
  2. 当A或B出现之后(图b),X或Z通过A或B而对Y有显著的indirect effects(间接影响,即γAX或γBZ ≠ 0以及βYA或βYB ≠ 0);
  3. X或Z对Y的间接影响大于其直接影响(即γAX × βYA > γYX 或γBZ × βYB > γYZ );
  4. 当A或B起作用之后,X或Z对Y的直接影响随之彻底消失(即γYX或γYZ = 0,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图b中用虚线表示相关的线条),

注:如果只满足条件1-3,则可认为存在weak version (弱版本)的中介效应;而如果条件1-4均被满足,得到的则是strong version(强版本)的中介效应。

根据上述条件,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SEM中检验中介效应。在本例中,由于涉及两个中介变量,可以分以下几步做:

  1. 检验“直接影响”模型(图a),如果其中的γYX 或γYZ 为显著,则条件1成立;
  2. 加入A和B而构成一个full model(“全模型”,图b),如果其中的γAX 和βYA同时显著、或γBZ 和βYB同时显著,则说明条件2成立;
  3. 如果全模型中的γAX × βYA > γYX 或γBZ × βYB > γYZ (前者即LISREL、AMOS等软件中报告的X或Z的间接影响值、而后者则是报告的X或Z的直接影响值),如果两者有显著差别,则说明条件3成立;
  4. 如果全模型中的γYX 或 γYZ 不显著,则说明条件4成立。

2009-04-19

如何检验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自相关?

happyle @ 2009-02-22:

关于一元线性回归的问题
用一次考试的成绩预测另一次考试成绩,建立回归方程。。。显著性检验。。。
F检验、T检验都有统计学意义
回归标准化残差直方图正态分布
P-P图正态分布
因变量与回归标准化预测值散点图呈直线趋势。。。
但是。。。
D.W.=.815
这表明残差之间正相关,不是相互独立的
所以请问下,这时候考虑DW值是否有意义?

庄主 @ 2009-04-18:

首先要抱歉没有及时回复你的问题。我写帖子的时间不多,每次从收到的问题中按我对读者的兴趣判断挑一个。你的问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、但比不上近期的其它题目更有普遍兴趣。

其次提个建议:以后能否将你的问题用sentences(句子)而不是bullet points(词汇排列)表达出来?不知是否受到PPT讲义的影响,越来越多的学生提问时采用这种方法。虽然简要,但如果简略到意义残缺,就适得其反了。准确地描述问题,是学好定量分析的基本功之一。

好了,回到你的问题。先为其他读者介绍一下背景:DW(Durbin-Watson)值是检验一组时间序列数据中自相关(autocorrelation) 程度的统计量。更准确地说,DW检验的是零假设为:一个为时间序列的因变量Yt在对若干(1至k个)自变量作回归之后的每个时间点的residual(残差,记为et)与其前一时间点的残差(et-1)之间的相关(记为 Cor(et, et-1))= 0。这种自相关,也被称为 first-order autocorrelation,简称AR1,中译“一阶自相关”,这里的所谓“一阶”是指两个残差之间相差一个时间点。

这里涉及好几个概念和问题:什么是残差(比较容易理解),什么是自相关(有点难度),一阶与高价自相关有什么差别(也有点难),自相关不等于0会有什么问题?等等。我只谈最后一个问题,因为与你问题直接有关,而其它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谈。

简单说来,如果 Cor(et, et-1) = 0, 那就违反了OLS回归的基本要求之一(即残差之间的独立性)。如果残差之间有自相关,虽然不会影响回归系数的值,但会影响(低估)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(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显著程度,从而犯了Type I错误)。这是少数不可饶恕的“死罪”之一,而DW值就是判断是否犯了此罪的判决书。

DW值与Pearson r或其它相关系数不同,其取值在0至4之间,其中当DW值=2时,说明自相关=0;如果DW(明显)小于2,反映有正的自相关(positive AR);如果DW(明显)大于2,反映有负的自相关(negative AR)。两者相比,前者(正相关)更为常见。这里又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和问题,如什么是正的自相关、什么是负的自相关、怎样才算明显小于或大于2,等等。这里只谈最后一个问题,即DW对2的偏离到达什么程度,就是“明显”或“显著”差别了。

与其它许多统计检验的做法(一般是将统计值除以其标准误差)不同,DW的统计检验比较复杂和繁琐。Durbin与Watson编制了一套检验表,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时间点、不同的自变量个数和不同的显著水平(分为0.01和0.05两种),提供两个临界值,分别记为DL(下限,低于其者则绝对有自相关)和DU(上限,低于其者“也许”有自相关)。具体使用如下:

image

  1. 观察到的DW值小于2(即正自相关)时:
    1. 如果DW大于DU,说明总体中的Cor(et, et-1) = 0,即可以接受回归分析结果;
    2. 如果 DW小于DL,说明总体中的Cor(et, et-1) ≠ 0,即不能接受回归分析结果(因为自变量与残差之独立性被破坏而使得回归结果不可靠);
    3. 如果DW落在DL和DU之间,则是一个灰色地带,需要进一步根据你的自变量分布是否均匀(即X在自己的各个取值上是否平均分配)来决定。如是,则按1b办;如否,则按1a办。
  2. 观察到的DW值大于2(即负自相关)时:
    1. 如果DW小于4-DU,则如同1a,即总体中的Cor(et, et-1) = 0而可以接受回归分析结果;
    2. 如果DW大于4-DL,则如同1b,即总体中的Cor(et, et-1) ≠ 0而需要拒绝回归分析结果;
    3. 如果DW落在4-DL和4-DU之间,则如同1c,是一个灰色地带,需要进一步根据你的自变量分布是否均匀而决定是参照2a还是2b。

上图是我从DW表中选出的三组临界值,其显著水平均为p = 0.05,时间点在10至100个之间,自变量个数分别为2、4和6个。从图中可以看出如下规律:一、当时间点小于20而自变量为4个以上,DU接近甚至大于2(即数据一定有自相关),而且DL与DU之间存在巨大的灰色地带;二、随着时间点增加至30以上,DU变得相当稳定,而DL与DU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渐缩小;三、DL与DU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对称的。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要求(如数据时间点至少要30个以上、自变量个数不能多)的来源,同时也说明一些“常规说法”(如DW值不能小于1.0)其实并不准确。

你做的是一元回归方程,说明有1个自变量,得到的DW值为0.815,显示存在正的自相关。你没有交代数据的时间点,但可以从上图的红线中看出,你的DW值一定是低于临界点下限的。

你问:这时候考虑DW值是否有意义?当然有意义:你数据中有显著的自相关。我猜你的原意是“这时候回归分析结果(如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)是否还可靠?”前面提到,在显著的自相关下,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被人为缩小而显著水平被人为提高,所以也是不可靠的。

当然,你的数据也许不是时间序列 (Yt = b0 + b1Xt) 而是panel数据 (Yit = b0 + b1Xit) ,因为你说用“考试成绩2预测考试成绩1”,暗示该数据中只有两个时间点,但应该有i个人。如果是这种i x t的数据(注意panel公式中的下标),不能用上述经典的DW检验,而应改用修正过的DW公式。SAS、Stata等软件中有,但SPSS13版(我不知14版以后的情况)并不提供这一统计量。